對系統資料應有的認識 ─
BHTA模式
經過多年的觀察分析,我們認為系統中所有的資料皆呈BHTA模式。
B-是指資料中的基本元素Basic
element,例如「客戶
」。此基本元素可形成一個
紀錄record(基本識別資料檔)。
H-是指資料中由上述紀錄加起來構成的歷史History,例如會計的「傳票檔」,
即歷史事件資料檔。
T-是指資料中必有的結局,也就是彙總Total,例如會計的「總帳檔」,彙總了
許多傳票資料。
A-是指資料中根據某種公式對彙總所做的分析Analysis,可支援人們做決策,如
會計的「損益表」的格式檔。在上述四類資料中,我們發現彙總性質的資料
是呈連續搭接狀的,因為這類資料是與期初值和期末值有關。例如前年(月)
的期末值當做今年(月)的期初值;今年(月)的期末值當做下年(月)的
期初值。
因此我們應該用矩陣式欄位的觀念來安排彙總類型的資料。
我們先把歷史資料彙總過帳結果,按每年月存在矩陣欄裡。例如,進貨與出貨用
到的一些欄位,與時間欄位形成二維的矩陣式欄位。如果還有退貨,調貨、調倉、
換貨,甚至可構成多維的矩陣式欄位。
因為矩陣中的欄位彼此相對,所以欄位內的這些數值是存於向量的空間。如果要
取任何每個月的值,馬上就可以算出來。向量指標如果指向今年,那麼就只算今年。
如果指標指向去年,那麼就可把去年的狀況呈現出來。因此是可逆行的,可重現過
去。因此,系統還可發揮偵錯功能,
例如,我們找出去年二月四日和六日的明細狀況,對照去年二月五日的明細狀
況,即可知道五日是否有過帳的疏失。如果按照既定模式輸入預測值則也可預測未
來,支援決策。
企業大體都是長時間永續經營的,如果要把資料從頭算起,資料將太大。所以,
系統應該從某個切分點開始算,把資料切細,並對以前做總結、備份。如果系統沒
有考慮切分點,即使硬碟再大也不夠用。
我們首先重視資料的結構和儲存,然後再講求怎麼抓取運算。
我們的資料加工機就是根據上述的觀念研發成功的。